星期一, 三月 19, 2007

悠游散记(二)


--------------------------------------------------------------------------------
版权声明:
本人对此文保留一切权利。如转载,请在文首以不小于正文的字体注明作者和出处,并附上此版权声明。


冒名转发行径可耻!



走到那里,写到那里。还是那句话,悠闲地游,零散地记。


……


"终于下班了。"我舒了口气。抬表一看,已经快6点了。于是我穿上外套,向上司道别,拿了包,走到了楼下。


跨出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平静的湖水和湖对岸静静站立着的市中心大楼和那舒展双臂的港湾大桥。因为是夏令时,所以天色还很亮,而对岸的建筑物看上去则是非常的静谧,似乎这个城市在我下班之前早就已经进入了休憩的状态。早夏的风一阵阵地轻轻吹过,在湖面上画下一道道粼粼的水波。岸边停泊的小船排着对整齐地摇晃着,就好像在跳多人芭蕾。我不禁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大口气。下楼、看风景、深呼吸--这似乎已经是几个月来我的习惯动作了。"We are so lucky to have the view,"我不禁想起同事们常说的话。是啊,很lucky……


这个lucky的地方叫做Balmain;而让我感到lucky的,不仅仅是她的view。


我到这个区来上班迄今为止已经六个月了,而六个月里我似乎每天都能幸运地发现她更多的美丽之处。第一次光顾,我坐的是出租车。每天在悉尼穿来梭去的出租车司机似乎也对Balmain颇有好感。他一路上指给我看漂亮而古朴的建筑,滔滔不绝地向我介绍着Balmain的可爱之处。


和别的surburb不同,Balmain的街道狭窄而没有规律,从地图上来看,似乎就像个小蜘蛛网。坐在车上,沿着这些蛛网小路兜来晃去似乎会使人晕头转向。但在转晕之余,你的心底总会有另外一个声音在说"好歹风景还不错"。


蛛网小路的两侧有好多房屋都是受保护的建筑(heritage building)。澳洲人似乎文物保护意识出奇地强。那些才八九十年历史的小牌楼在中国人眼里也许只能算是普通的近代建筑,推倒了也不会让人心疼;而在澳洲人心里,这却能算作是文物。于是乎,那些维多利亚式的旧式小楼全被保留了下来。于是乎,arty-farty的balmain people把它们修了又修,翻了又翻,漆了又漆,使得那些本该破旧的小楼仍然能够保持住亭亭的风姿。于是乎,一些餐馆老板和小生意人就顺水推舟,把小楼的外观稍稍修整,刷上新漆,然后再根据小楼的本身特色设计店堂--旧瓶装新酒,倒是给装出"味道"来了。


Balmain的风景好,不仅仅是因为这些富有特色的建筑。她地处达令港西岸,按顺时针方向分别由Parramatta River、Snails Bay、Mort Bay、Darling Habour、Camerons Cove、Johnstons Bay 和 White Bay环绕。由于马路离水面有一定的海拔落差,以至于你站在岸边的时候会觉得那些马路都建在了小山顶上。而正因为这样的落差,很多建筑都能够有一小片海湾的水景。餐馆小楼的主人们也似乎都有着灵活的经营理念。他们把餐馆从一楼开到了二楼阳台。这样以来,在享受美食的同时顾客们也能享受到碧蓝的天空、宁谧的水湾、伊人的凉风,以及那负荷着悉尼的交通并承载着百万悉尼人的历史、遐想和情感的港湾大桥。


记得有一次,我和好友约好在Balmain共进晚餐。餐馆林立的达令街,一下子把我们的眼睛都挑花了。意大利菜、黎巴嫩菜、土耳其烤饼(pide)、马来西亚菜、中国菜、印度菜、泰国菜……每天换一个菜系的话,估计一个星期下来都吃不到重复的。眼花缭乱、饥肠辘辘而又被高跟鞋所拖累的我们通过使用排除法外加参考对各餐馆内外装修的印象分,最终做出了尝试印度菜的冒险决定。


这是一家叫Manjit's的印度餐馆。我的朋友(包括其他一些华人朋友)似乎对印度菜没什么好感。一说到印度菜,大家就会想到他们熏味浓重的咖喱。为了安抚好友的"咖喱恐惧症",刚一坐下我就给下了保证:今天晚上保证不点任何含咖喱的东西。好友虽然点了头,但我猜想她心里那根弦未必就此放松了,可能是为了替我两肋插刀,才冒死陪我吃印度菜的吧。


和想象中的印度餐厅不同。这家餐馆似乎没有那么浓重的咖喱味道(我个人感觉,朋友的鼻子比我的灵敏百倍……)。餐馆的墙壁上是一个个的裸体菩萨的画像。洁净的店堂、整齐的桌椅和让人吃惊的银餐具让人不禁餐馆产生一些好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们选择了二楼靠窗的阳台,以便饱览风景。服务生是一个包头巾的印度锡克人(头巾是印度锡克教(Sikhism)教徒的必备装束),操着一口浓重但又能让人听懂和接受的印度口音给我们服务。与我以往所见到的莽撞急躁的印度人相比(也许我不太幸运,之前每回遇到印度人都会有不太愉快的经历),这个服务生竟然是出乎意料地礼貌,开口闭口都是"Ma'am"。一下子便化解了我心里原有的那些原本就不算太强烈的"恐印"情绪,我那原已不低的食欲倒是更加被提升了。


因为朋友不能吃咖喱,我们选择了tandorri chicken和一道想不起名字的素菜,外加蒜香馕(garlic nan),酸奶酱(yogurt dipping sauce)和印度小烤饼。


朋友说,"这菜还行,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吃。"--这也许是她这个"恐印族"毕生能给印度菜的最高评价吧。好吃的我给的评分自然会更高些--被我们俩吃得底朝天的盘子似乎可以证明这点。印度菜是出了名的口味重。而这家餐馆似乎已经把他们的传统菜色西化到能够让大众很容易的去接受、甚至是享受的程度,这种努力本身就值点附加分吧。外加上不赖的风景和礼貌的服务,爱吃的我毫不犹豫地把小店列入了"下次光顾"的名单。


我还有一个"必须光顾"的名单呢!而名列其首的是一个叫Bertoni的咖啡馆。


如果你是一个悉尼的咖啡迷,那么错过Bertoni将是你的毕生遗憾。


Bertoni是Balmain的达令街上可以说不起眼但又绝对令人瞩目的一个小小咖啡店。说她不起眼,是因为她的店面装修极为普通。如果关了店门,你会觉得它和悉尼千千万万个普通咖啡馆一样普通而不起眼。说她令人瞩目,那是因为她门口等咖啡的长队伍会让你吃惊。小店里面只有两个桌子和五六个椅子。大多数顾客都站着等咖啡。店堂本来就不大,站的人多了,队伍就会排到门外。一个在高峰时段有着30多个顾客站着等咖啡的路边小店--怎能不让人吃惊和瞩目?相比之下,两门之遥的星巴克里倒是人迹寥寥。这不禁让人讶异Bertoni的魅力所在。


中国人有句古话,"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句话也许可以用来解释Bertoni的吸引力。Bertoni引以为傲的是他们三代咖啡手的家族、四十多年烹制咖啡的历史、以及七十二小时之内现烤现磨的新鲜咖啡豆--数字本身似乎可以证明一切。好咖啡的两大要素--好材料和好手艺,她全占了。外加上店员的热情和幽默,咖啡迷们当然会情不自禁地爱上Bertoni。


Balmain的美不止于此。


Balmain people也应该算是一道风景吧。


在悉尼,有两句关于Balmain的俗语。"Balmain boys don't cry.""You can take a boy out of Balmain, but you can never take Balmain out of a boy."


据说Balmain原先是一个工业区,最早居住在这里的都是码头工人。之后那些工人的孩子们都接受了教育,很多到后来都成为了医生律师或者其他行业的专业人士。Balmain本身也渐渐演变成了中产阶级区,甚至算得上是富人区。但是这里土生土长的Balmain boys and girls和那些north shore的upper class offsprings相比又更为现实。"Balmain boys don't cry."的典故也许可以印证这点。据说当时有一个出生在Balmain的政治家参加大选,在竞选失败后记者问他作何感想,他洒脱地笑着说"Balmain boys don't cry"--其乐观的作风一下子传为美谈,也成为了Balmain人引以为傲的乐观主义的标志。


Balmain人爱Balmain。这就是你为什么you can never take Balmain out of a boy。Balmain 人爱Balmain的人。在巴士站等车的人,不管认识不认识,似乎永远可以找到可以谈论的话题。Balmain 人爱Balmain的风景。每到清晨或者夕阳西下,都会有人顺着达令街漫步、遛狗或小跑。而住在水边的人一有空便把船开进海湾,享受半岛的海景。你也可以说,Balmain 人爱的是生活。


天!我发觉我也爱上Balmain了。


这次的"悠游"就到这里吧。让我停一停,歇一歇,好好享受美景……




Technorati : , , , ,
Del.icio.us : , , , ,

Powered by Zoundry

1 Comments:

Blogger Unknown said...

Chinching,我几乎每隔两三个月都来看一眼你的博客,怎么还没有更新?我是你的Fans,来自DAIWEN论坛,期待继续看你的好文章。

10:31 下午  

发表评论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