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二, 六月 13, 2006

我的‘咖啡情’


这是本人2005年5月4日在daiwen论坛发布的文章。原贴见:

http://www.daiwen.com/forum/dispbbs.asp?boardID=8&ID=14657&replyID=112544&skin=1

--------------------------------------------------------------------------------
版权声明:
本人对此文保留一切权利。如转载,请在文首以不小于正文的字体注明作者和出处,并附上此版权声明。

说起来可能有点可笑,我对咖啡的感情,应该已经不是"喜欢"两个字可以概括的了。咖啡对我来说,就像是情人,是知己,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东西。

1. 初识咖啡

第一次认识咖啡,还是在 八十年代末。那个时候,电视里的雀巢咖啡才刚刚开始做广告。当时也正逢改革开放的初期,偶老爸从单位辞职,开始下海做生意。经常和 港商、广商打交道。不知什么时候老爸沾上了咖啡瘾。即使每天出去谈生意要喝咖啡,回到家里的第一件事情还是闲坐在沙发上一口一口地慢慢喝咖啡。看着他那副 很享受的样子,我跟老妹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好奇心,尝试了一下。于是两人一人冲了一杯,咕咚咕咚从喉咙口灌下,然后两人一脸苦涩地面面相觑----电视上不 是说"味道好极了"吗?咋喝上去象中药似的咧?当时真想不通老爸怎么会喜欢上喝这种东西。

2. 咖啡与小资

大概每个七十年代末和八 十年代初出生的人都会有这种经历吧。大学毕业后,找到了稳定的工作。经常在下班后和同事一起去唱卡拉圈儿K或者泡吧。记得那阵子还 挺特殊,网上一大堆的文章在那里'批小资'。但事实上好多人都是网上批小资,网下打肿脸充小资。我虽然不算是批小资队伍中的一员,但好歹也算赶小资的积极 分子吧。就在这样热火朝天的社会大局势下,偶被朋友带到了新巴克,第一次尝到了"非速溶"的咖啡。其实那时候对咖啡也不是很懂,反正店门口的广告里是什么 咖啡,我就点了什么。其实现在想想,中国人比较能够接受的应该是冰咖啡吧。至少星巴克的店门广告很少会是什么热饮类(hotbeverage)咖啡。 (呀,好象跑题......)

那时候的咖啡应该是既苦又甜的,而且甜多于苦。况且偶这个人天生喜好高热量的食物。所以在咖啡里加了好多的蜂蜜,然后在最上面那层奶油上还要撒好多的巧克力粉和肉桂粉。

反正那个阶段,咖啡在偶 脑子里的印象就是"小资的体现,甜味的饮品,物欲的享受"。好象不掏钱喝杯贵得惊人的咖啡,就戴不上小资的帽子。据说还有更狂的筒 子跑到"东魅"去喝60元人民币/杯的咖啡呢。那可算是小资到极点了,快敢上'大资'了。 (估计该算 '中资'吧。呵呵。)

3. 享受品变成兴奋剂

工作上正轨后,有一阵子 加班特别厉害。每天晚上不到11点是回不了家的。在办公室里写东西,写着写着就会疲倦,颇有睡意。但老板又象周扒皮一样把工作任务 逼得死紧。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老爸的雀巢咖啡被我擅自搬到了办公室。每天吃完免费的工作晚餐,我就会喝上一杯咖啡,然后埋头工作。每天早上一到单位,也 是由一杯咖啡奏响一天的工作序曲。一天里少了这两顿,整个人就会象焉儿了似的,提不起精神,好象每天就是靠着咖啡而活着的。

出了国还是这样。老实说我是个念书挺不用功的人。每学期真正花在学习上的日子也就是考试或者临交作业的前几天。所以每次考试前夕,或者要交作业的时候,咖啡就成了我临时报佛脚时的必备武器。喝了咖啡,提了精神,然后猛背猛写,侥幸过关。(感谢上帝!阿门!)

那个时候,咖啡对我而言也许就是没有味道的吧。因为它唯一的function也就是帮助我熬夜赶作业。没什么享受或品味可言。

4. 爱怨交加

真正了解咖啡、怨恨咖啡到最后喜欢上咖啡,却是从我到咖啡店打工开始。

也就是在我来澳洲的第二年,澳币对人民币的汇率突然凶涨。才一年的时间,就从4点4涨到6点6,整整50%!!考虑到老妹的未来嫁妆和老爸老妈的养老储备,我跌跌撞撞地跑到一个咖啡店里开始了我的打工生涯。

老实说,咖啡店的店员虽 然是以女孩子居多,但事实上这是一份体力活。象我这种20多年来都是'远疱厨' 的一介书生(算是'女书生'吧,呵呵),连拿菜刀 的手势都欠专业。不管如何,尽管犯了好多常识性错误,这份工作最后总算给我扛了下来。可是就在一开始的那阵子,我真的是很讨厌咖啡。因为每天要给客人端数 不清的咖啡,还要收拾各个桌子上的残羹冷炙,洗N个咖啡杯。每次想到或闻到咖啡,就会联想起水槽里泡着的脏兮兮的咖啡杯以及水面上漂浮的恶心的咖啡奶沫 #@%$&#@。

咖啡店里经常有免费的咖 啡可以喝,一般是客人点了以后又不要了的,或者是服务员写错单子白做的。记得有一次我中午休息的时候正好有一杯客人点了不要的咖 啡,当时自己也是又累又渴。我端起咖啡杯,咕咚咕咚的就把里面所有的液体都灌进了肚子。咖啡入肚了,胃里一阵火热,但嘴巴里留着的确实难言的苦涩(好象是 long black吧,忘了看了)。我心里想着自己的劳累、经济的压力、还有紧张的课业,眼眶一阵湿热。还好当时忍住了没哭。但是之后的好几天心情都不 太好。然后有一天就找了个机会靠在BF肩膀上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BF轻轻地抚着我的背说,"不要伤心了。你慢慢会习惯的。""会习惯"?这算什么安 慰?我当时听到这话觉得奇怪,心想:哎,怎么连安慰人都没有技巧?真是个傻小子。

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才发 现,原来BF的话是对的。再烦再累的生活,只要习惯了,也就没感觉了。打工时间长了,手脚熟练了,自然也就不觉得累了。于是乎,咖啡 不再是令我我恶心的苦汁。而每天在咖啡香弥漫的工作环境里忙活渐渐地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天天和咖啡的朝夕相处,使我有了机会了解咖啡,也进而喜爱上了 咖啡。爱得成瘾!

5. 咖啡的生活,生活的咖啡

其实,生活就像是杯咖 啡,初初品来有些苦涩,但是无论多苦,只要用心品茗,你都会从中品出其清香和韵味,从中得到享受和快乐。不论是身在海外也好,在国内 打拼也好,虽然每各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压力,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涩体味' ,但是只要学会以一颗炽热的心去品味生活,用心体验生活中的美好之处,那么你 的生活也就会变得丰富多彩。

也许老爸每天下班坐在沙 发上喝咖啡,并不单单是为了咖啡的味道,也许他更需要的是忙碌生活中片刻的休息。他品茗咖啡,其实也就是在品茗生活。也许我今天喝 的咖啡和老爸的速溶雀巢并不是同一种咖啡,但是我却突然发觉自己能够深切感受到老爸每天能够品到的滋味----那就是在生活的重压之下找到支点,让自己得 到放松和释放,然后用更充沛的经历再次投入生活的奋战之中,因为这样才能'战' 得更加成功,活得更加有滋有味。

如果一个人能够学会象品茗咖啡一样去品茗生活,那么他就会觉得自己的每天都是很精彩的。

咖啡,是生活的咖啡。郁闷的人用它来消除生活中的烦恼。快乐的人用它来宣泄内心的喜悦。忙碌的人用它来给生活减压。悠闲的人用它来点缀生活。

爱上咖啡,是件多么快乐的事啊!^_^

6. 漫谈咖啡

现在请允许本人以半个内行的身份给大家介绍一下咖啡文化。呵呵。

其实澳洲有很多人很会品咖啡。咖啡的味道取决于4大因素:咖啡豆的质量、咖啡豆的烘培技术、咖啡机器的好坏以及咖啡手的技术。

咖啡最早是非洲人的一种 食品,后来跟着非裔奴隶一起传入欧洲和美洲。咖啡豆有很多种。期中最主要的无非是非洲咖啡(特别是巴西咖啡)和南美咖啡(比如哥伦 比亚咖啡)。因为咖啡是一种热带作物,所以一些适合咖啡生长的特殊地区的咖啡就会被归类为品质比较高的咖啡。星巴克和麦当劳的咖啡都是在非洲取材的,所以 他们店里的咖啡比起其它连锁店的咖啡来讲,咖啡豆的清香会更纯正和浓郁。

咖啡文化的真正发展应该 是在欧洲。或者说,应该是在意大利。可以说是意大利人的智慧,让咖啡成为了全世界人喜爱的饮料之一。虽然意大利本身不适合咖啡豆种 植,但是意大利人对咖啡的烘培技术却是顶尖的。因其烘培技术和时间长短不同,烘制过的咖啡豆也会被分为多种。有的是mild roast而有些则是略带焦 味的。

所以说,在品茗咖啡的时候,你应该会品尝到两种味道。一种是咖啡豆本身的清香,另外一种则是烘培过程中产生的香味。咖啡豆的清香和烘培过程中产生的略带焦味的香味有时候会互相冲突,完美的咖啡应该是两者兼俱却不互相冲突的。但事实上很难做到。

在澳洲,如果你比较喜欢豆香的话,可以去麦当劳和星巴克,而如果你喜欢烤香的话,Gloria Jean's, Michell's patisserie 和 Lavazza的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除此之外,咖啡豆的新鲜 度也是很重要的。因为咖啡豆被碾成粉状后,其香味就会开始挥发。过了一段时间后,味道就会散尽。如果再放一段时间的话,咖啡粉就会 受潮。所以,如果你去的咖啡店是当场碾豆的话(如Michell's patisserie和星巴克),那么咖啡的豆香味是保留得非常好的。如果那个咖啡 店是使用事先已经碾好的咖啡粉,那么这个店的咖啡在香味上就会打些折扣。

接着说说咖啡机和咖啡的烹煮。传统的意大利咖啡煮法有3种。一种是蒸馏;一种是过滤;还有一种是压壶。

蒸馏的传统方法就是用一 个特制的蒸馏壶,最底层装水,中间层装咖啡粉,最高一层是个杯子。一根蒸馏管直接连通三个层面。当下层的水煮开后,就会变成蒸汽, 然后从咖啡层穿过,变成咖啡汁,通过顶层的蒸馏口流入顶层的杯子。这种杯子的价格也不贵,Woolworths才卖20刀。偶上次去QVB,正好遇到打 折,结果15刀捧回一个意大利进口咖啡壶,最后带回中国,孝敬老爸。呵呵。(呀,又跑题......汗ing)

我们现在看到的大部分店里的咖啡机,实际上市运用蒸馏咖啡壶的同一原理而进行了技术改进的结果。杯子在最下面接住液体,机器里加热后的水蒸气通过咖啡槽,滴入下方的杯子。

过滤法实际上就是把咖啡粉浸泡在滚烫的热水中,片刻后用过滤纸滤去咖啡的渣。

压壶法则是用一个特制的压壶,在壶底放咖啡粉,壶的中间有一层滤网,所以注入水后,咖啡还是会留在最下层。压壶的滤网事实上是可以上下推动的。在上下推动的过程中,咖啡和水就有了充分的混合。最后把滤网推倒底部,留在上层的就是咖啡汁了。

咖啡手的技术其实是和机 器有关的。曾经有澳洲朋友对我说,她看到过有个中国人从意大利人手下买了家咖啡店。但买下后,喝咖啡的人越来越少,最后只能关门。 而客户减少的原因就是那个中国人做的咖啡没有原来意大利人的那么好。可能就像中国的北方人天生就会包饺子,意大利人似乎天生就是做咖啡的能手。很多次,我 经过一些路边的意大利咖啡店,都会去点上一杯咖啡,感受一下高手的作品。

其实咖啡制作过程中最重 要的有两个环节。首先就是咖啡粉的放置。咖啡粉(最好是现场研磨的)应当放入咖啡槽,然后压紧。这里有个讲究,如果咖啡粉压得越 紧,那么煮出来的咖啡就越香浓。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男咖啡手煮的咖啡应该普遍比女咖啡手煮的要香(跟手劲儿有关)。特别是30岁左右略带欧洲口音的男 筒子,手劲和技术都正好处于高峰状态。第二个重要环节则是奶沫。奶沫的制作很有讲究。因为蒸汽通过牛奶的时候,泡沫一开始是慢慢增加的,但是到了高峰后, 泡沫就会越来越少。有点象一个抛物线的数值吧。所以一个好的咖啡手就会知道抛物线的顶端会在哪里。判断奶沫峰值一般有两种办法:普通咖啡手的办法就是看秒 表。而高手的办法则是听牛奶沸腾的声音。所以你要是去了一家咖啡店,那个咖啡手是不看秒表,自己凭感觉做的话,那么这个人做的咖啡应该会比普通咖啡手好 些。看秒表的一般就是新手或生手了。呵呵。

说了那么多,好象嘴巴干了。去充一杯咖啡再说。先把速溶咖啡溶解,然后加2勺蜂蜜,搅拌均匀后加入牛奶,然后用微波炉热一下......味道很棒哟!!有兴趣的筒子试一下吧。吼吼。?



Technorati : , , ,
Del.icio.us : , , ,


Powered by Zoundry

0 Comments:

发表评论

<< Home